2008年04月29日
獨裁者回來了,而西方不在乎
這篇文章是昨日《週日泰晤士報》上緊接著穆加比與中國太子黨從事軍火買賣新聞之後的專論。我跟朋友們早就注意到中國在非洲援助獨裁者的現象,一向理解為中國為了爭取原物料而不遺餘力,可是這篇文章卻就近十年的歷史發展與國際法的角度,對此現象加以分析,原來還有一個更大的森林,也許我們沒有看到。
From The Sunday Times
April 27, 2008
The dictators are back ... and we don’t care
獨裁者回來了,而我們不在乎
1990年代共產主義倒台,全球化興起,西方相信民主制度已經贏了。錯得多離譜,羅伯特‧卡崗(Robert Kagan)這樣說,這位是新保守主義學者與約翰麥凱恩的外交政策顧問。他警告,就在俄國與中國的獨裁制度重申自己是世界強權之時,自由的力量正在節節敗退。
最近幾年,就在俄國與中國的獨裁政體興起,而激進伊斯蘭主義者開始了他們的奮鬥時,自由世界則為了小事與大事而分裂、分心。偉大的民主國家彼此爭吵、推擠,爭奪著道德的高度,辯論著國際法的原則,吵著硬性力量與柔性力量的相對優點,並且無止境地評論著對方在道德與品格上的缺失。
這些爭論,在一個想像中國際充滿和諧的年代裏,是可以負擔得起的奢侈品,卻不是世界真正進入的麻煩年代該有的東西。歷史已經回來了,而自由世界必須選擇是否要塑造歷史,還是要讓他人幫他們塑造。
在1990年代早期,樂觀是可以理解的現象。在一個全球化的經濟體裏,許多人都相信,國家沒有選擇,只能走上自由化的道路,首先在經濟上自由化,然後再在政治上開放,如果這些國家想要競爭與生存下去的話。他們的公民會尋求財富、安逸,放棄原始的熱情、對於榮耀與光榮的追尋、以及已經在歷史上製造出許多衝突的部落式仇恨。在理念的戰爭之中,自由主義已經獲勝。就像法蘭西斯‧福山的名言:「在歷史的盡頭,意識型態上沒有什麼可以跟自由民主競爭。」
然而,世界所目睹的,並不是一個大變革,卻只是國家與民族無止境的競爭之中的短暫休止符。民族主義,並沒有被全球化的過程給削弱,已經復仇似地回來了。更進一步,不斷增加的國家財富,與獨裁制度,已經證明彼此可以相容。獨裁者會學習、會調整。俄國與中國的獨裁制度已經找到如何允許經濟上開放,同時壓抑政治活動的方法。他們看到忙著賺錢的人不會把鼻子伸進政治之中,特別是假如他們知道鼻子會被切下來的話。
俄國的大多數人民似乎對獨裁統治感到很滿意。不像1990年代的混亂民主制度,目前的政府至少正在創造不斷提高的生活水準。普廷總統努力解除冷戰後期羞辱式的條款,回復俄國的偉大,是很受到歡迎的。他的政治顧問相信「對蘇聯的解體作出報復,將讓我們保有權力。」
中國人也從蘇聯那裏學習。當自由世界等待著天安門事件後,中國回到不可避免的、民主自由的現代化之路時,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階層則開始鞏固其專政的基礎。中國政治系統的敏銳觀察者看到,中國的領導班子在處理問題時的能力以及決心,再加上一個只要經濟持續成長,就會接受獨裁統治的子民。
長遠來看,不斷增加的財富也許會創造政治上的自由,但長遠是多久?會久到失去策略與地緣政治的重要性嗎?就好像一個老笑話所說的,德國從十九世紀晚期就開始從事經濟現代化的過程,而在短短六十年裏,變成一個羽翼豐滿的民主國家。問題在於其中的年頭裏所發生的事情。
所以世界等待著變化,而在此同時,世界大國裏的兩個國家,俄國與中國,共有超過十五億人口,第二與第三大的軍隊,其政府卻致力於獨裁統治,並且可能有辦法在我們所可見到的未來裏,繼續掌握政權。
這個現象將在未來,影響廣泛地塑造國際的系統。在未來,世界不會進行冷戰時期一樣的理念之戰。但新的時代,也不會是一個「普世價值」的時代,而會是一個民主國家與獨裁國家緊張愈深、而偶有衝突的時代。
過去十年來,西方相信,只要中國與俄國的領導人物不再相信共產主義,他們就不會再相信任何事了。他們會變成實際派,沒有任何意識型態與信仰,只單純追求他們自己與國家的利益。但是中國與俄國的領導人,就像過去的獨裁者一樣,確實有一套指導他們處理國內與外交事務的信念。
他們相信強而有力的中央政府有許多美德,瞧不起民主制度的弱點。他們相信他們龐大而紛亂的國家需要秩序與穩定才能追求財富。他們相信,民主制度的搖擺與混亂將會讓他們變得更窮,導致國家毀滅,而在俄國的例子中,已然如此。他們相信在國內的強勢統治對他們的國家是必要的,如果他們想要國家強大,受到世界的尊敬,並擁有保衛與促進國家利益的能力。
因此,中國與俄國的領導階層不只是獨裁者而已。他們確實相信獨裁制度。提供秩序、提供經濟成長、造成國家團結、並且領導國家走上國際上呼風喚雨、廣受尊敬、擁有權勢的地位,他們相信他們正在服務其人民。就目前看起來,他們所統治的人民,不論在中國或俄國,是否不同意這種看法,並不清楚。
雖然他們愈來愈有錢、影響力愈來愈大,然而二十一世紀的獨裁國家在世界上卻屬於少數。冷戰後的風景,從獨裁的北京與莫斯科看起來,與從民主的華府、倫敦、柏林與布魯賽爾看起來,非常不同。
1990年代,美國所領導的自由世界,在海地與巴拿馬推翻了獨裁政府,並且跟塞爾維亞的米洛塞維奇進行了兩次的戰爭。國際上的非政府組織,受到西方政府的資助,在中歐、東歐、與中亞,訓練了反對黨,支持民主改革。在公元兩千年,受到國際金援的反對勢力,終於扳倒了米洛塞維奇。同一年裏,他被送到海牙,五年後,他死於獄中。
從2003到2005年,西方民主國家與眾多非政府組織,提供給親西方與親民主的政黨與政治人物,財務與組織上的幫忙,讓他們可以在喬治亞、吉爾吉斯、烏克蘭與黎巴嫩推翻獨裁者。
歐洲人與美國人在這些革命裏看到了人類註定要走上自由民主的政治演化的自然發展。北京與莫斯科的領導人所看到的,卻是政治地理學上,西方金援、受到CIA所鼓勵的政變,將會進一步有益於美國與其歐洲盟友的霸權。
在烏克蘭與喬治亞所發生的革命,進一步毒化了俄國與西方的關係,並且說服克里姆林宮,要完成其外交政策上的大轉彎。
普廷害怕,烏克蘭與喬治亞的例子,將會在俄國內部重覆。這兩個例子也說服了他,使他在2006年開始控制、限制、並在某些例子裏關閉了一些國際非政府組織的活動。他的耽憂也許是很荒謬,或甚至很笨的,但並不是錯置的。在後冷戰時期,勝利的自由主義,努力想擴展其勝利,建立起一個國際的原則,就是「國際社會」有權利介入主權國家的事務,假如該國罔顧、壓抑其人民的權利的話。
國際非政府組織干涉了他國內政:歐洲安全暨合作組織(The Organization for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 OSCE)監督各種選舉,還加以評分;國際法的專家談論著如何修改國際法,好將新穎的觀念如「保護的責任」與「自動放棄主權」納入其中。在理論上,這些新發明適用於每個國家。實際上,它們主要提供自由國家干涉不自由國家的權利。
這已經變成國際系統中最主要的分岐點。長達三個世紀,在條文裏反對干涉他國內政的國際法,一直傾向於保護獨裁政府。現在自由世界正處於移除這些保護的過程之中,而同時,獨裁者匆忙想保護國家主權不容侵犯的原則。
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對於中國與俄國而言,是比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更加使他們困擾的轉捩點。兩國都反對北約組織的介入,不僅只是因為中國的大使館被美國軍機擊中,俄國遙遠的斯拉夫小表弟塞爾維亞,正在遭受北約的攻擊。
俄國當時威脅要在聯合國安理會裏,否決任何軍事行動時,北約組織乾脆不顧聯合國,自行授權採取行動,如此一來取消了俄國在國際間少數可以發揮影響力的工具。多年以後,普廷仍然堅持西方國家應該「忘掉其對國際法的蔑視」,並且不應試圖「以北約組織或歐盟來取代聯合國」。
就法律的層面而言,俄國人與中國人都有堅強的基礎。同時,權威人物如亨利‧季辛吉則警告,「國家主權觀念的突然廢棄」將會造成一個沒有國際法律秩序的世界。當然,美國對這些聲音都不怎麼注意--它在其國家的歷史中,已經干涉並且推翻了主權國家的政府,約有十幾次之多。但即使是後現代的歐洲,也把法律上的禮節放在一邊,假如它認為如此一來可以保護更高道德的利益的話。
------------------------------------------------------------------------
國際法與自由道德之間的衝突,是自由民主國家尚未有辦法巧妙處理的問題。就像中國官員在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時所問,也在後來繼續問的:「美國政府有什麼權利‧‧‧這麼張狂地干涉中國內政?」
對啊,究竟是什麼權利?只有自由的信念才允許這樣的權利:相信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都有政府不可侵犯、不可分割的權利;而政府的權力與其正當性的來源,乃是來自被統治者的同意;政府並且有義務保護他們的公民之生命、自由與財產的權利。
對於所有共享這種自由信念的人,外交政策、甚至可以保護這種原則的戰爭,如科索沃,都可以是正確的,即使國際法說它們是錯的。但對於中國人、俄國人與其他沒有這種世界觀的人,美國與其民主同盟,成功把他們的觀點強加在他人的身上,不是因為他們是對的,而是因為他們權力太大,所以可以這樣做。對於非自由主義者而言,國際的自由秩序不是一種進步,而是壓迫。
這已經不只是理論上的爭議,或者國際法的禮儀問題。它所牽涉的是政府的基本正當性問題,對於獨裁者而言,這是攸關生死的大事。中國的統治者尚未忘記的是,如果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自由民主國家可以得其所欲的話,他們可能會丟官、被關甚至更糟。
美國與歐洲的決策者常常說他們想要俄國與中國融入國際自由秩序中,但對這種說法,不意外的是,俄國與中國領導人都不怎麼買賬。獨裁者可能進入國際自由秩序,而不臣服於自由主義的力量嗎?
害怕其答案,獨裁國家往後退卻,並且有些成果。他們不但不接受國家主權減少、國際法對獨裁者保護降低的新原則,俄國與中國還正在努力推動自己的國際秩序:強調國家主權的重要性,並且保護獨裁國家免於外國干涉。
俄國與中國需要把這個世界變成一個對獨裁者來說更加安全的地方。當然,他們正在成功當中。他們也許不再積極外銷其意識形態,可是他們卻可以並且提供獨裁者另一個安身的管道,假如自由民主國家對這些國家的政府懷有敵意的話。
中國人提供非洲與亞洲的獨裁者,無所禁忌的援助,削弱了「國際社會」對這些政府施加的改革壓力--而實質上通常意謂著政權的改朝換代--如緬甸與辛巴威。俄國的「主權民主」模式,在中亞的獨裁者之間亦極有吸引力。
事實上,一種全球的競爭已經在進行。根據俄國的外交部長的說法,「許多年來首度,在不同的價值系統與發展模示中,一個真正充滿競爭的環境正在理念的市場上成形了」。而從俄國的觀點看來,好消息就是「西方正在失去全球化過程的專斷權」。
這種競爭並不太是冷戰的重播。但值得思考的是,如果烏克蘭與喬治亞的民主運動失敗,或者被強力鎮壓,而這兩個國家變成親俄國的獨裁國家的話,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歐洲會變成什麼樣子。值得考慮的是,如果中國使用武力,瀸滅了台灣的民主系統,並且扶植一個對它友善的獨裁政府,對於東亞會有什麼效果。
也許不會導致戰爭,但國際間在民主與獨裁政府之間的競爭,在未來有可能會繼續升高。未來的國際新秩序將會由那些擁有力量與集體意志的團體來塑造。問題在於,世界的自由民主國家是否會再度迎向這個挑戰。
上述內容摘自羅伯特‧卡崗所著《歷史重返、夢想終結》(The Return of History and the End of Dreams),將於週四由大西洋書屋(Atlantic Books)出版。
April 27, 2008
The dictators are back ... and we don’t care
獨裁者回來了,而我們不在乎
1990年代共產主義倒台,全球化興起,西方相信民主制度已經贏了。錯得多離譜,羅伯特‧卡崗(Robert Kagan)這樣說,這位是新保守主義學者與約翰麥凱恩的外交政策顧問。他警告,就在俄國與中國的獨裁制度重申自己是世界強權之時,自由的力量正在節節敗退。
最近幾年,就在俄國與中國的獨裁政體興起,而激進伊斯蘭主義者開始了他們的奮鬥時,自由世界則為了小事與大事而分裂、分心。偉大的民主國家彼此爭吵、推擠,爭奪著道德的高度,辯論著國際法的原則,吵著硬性力量與柔性力量的相對優點,並且無止境地評論著對方在道德與品格上的缺失。
這些爭論,在一個想像中國際充滿和諧的年代裏,是可以負擔得起的奢侈品,卻不是世界真正進入的麻煩年代該有的東西。歷史已經回來了,而自由世界必須選擇是否要塑造歷史,還是要讓他人幫他們塑造。
在1990年代早期,樂觀是可以理解的現象。在一個全球化的經濟體裏,許多人都相信,國家沒有選擇,只能走上自由化的道路,首先在經濟上自由化,然後再在政治上開放,如果這些國家想要競爭與生存下去的話。他們的公民會尋求財富、安逸,放棄原始的熱情、對於榮耀與光榮的追尋、以及已經在歷史上製造出許多衝突的部落式仇恨。在理念的戰爭之中,自由主義已經獲勝。就像法蘭西斯‧福山的名言:「在歷史的盡頭,意識型態上沒有什麼可以跟自由民主競爭。」
然而,世界所目睹的,並不是一個大變革,卻只是國家與民族無止境的競爭之中的短暫休止符。民族主義,並沒有被全球化的過程給削弱,已經復仇似地回來了。更進一步,不斷增加的國家財富,與獨裁制度,已經證明彼此可以相容。獨裁者會學習、會調整。俄國與中國的獨裁制度已經找到如何允許經濟上開放,同時壓抑政治活動的方法。他們看到忙著賺錢的人不會把鼻子伸進政治之中,特別是假如他們知道鼻子會被切下來的話。
俄國的大多數人民似乎對獨裁統治感到很滿意。不像1990年代的混亂民主制度,目前的政府至少正在創造不斷提高的生活水準。普廷總統努力解除冷戰後期羞辱式的條款,回復俄國的偉大,是很受到歡迎的。他的政治顧問相信「對蘇聯的解體作出報復,將讓我們保有權力。」
中國人也從蘇聯那裏學習。當自由世界等待著天安門事件後,中國回到不可避免的、民主自由的現代化之路時,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階層則開始鞏固其專政的基礎。中國政治系統的敏銳觀察者看到,中國的領導班子在處理問題時的能力以及決心,再加上一個只要經濟持續成長,就會接受獨裁統治的子民。
長遠來看,不斷增加的財富也許會創造政治上的自由,但長遠是多久?會久到失去策略與地緣政治的重要性嗎?就好像一個老笑話所說的,德國從十九世紀晚期就開始從事經濟現代化的過程,而在短短六十年裏,變成一個羽翼豐滿的民主國家。問題在於其中的年頭裏所發生的事情。
所以世界等待著變化,而在此同時,世界大國裏的兩個國家,俄國與中國,共有超過十五億人口,第二與第三大的軍隊,其政府卻致力於獨裁統治,並且可能有辦法在我們所可見到的未來裏,繼續掌握政權。
這個現象將在未來,影響廣泛地塑造國際的系統。在未來,世界不會進行冷戰時期一樣的理念之戰。但新的時代,也不會是一個「普世價值」的時代,而會是一個民主國家與獨裁國家緊張愈深、而偶有衝突的時代。
過去十年來,西方相信,只要中國與俄國的領導人物不再相信共產主義,他們就不會再相信任何事了。他們會變成實際派,沒有任何意識型態與信仰,只單純追求他們自己與國家的利益。但是中國與俄國的領導人,就像過去的獨裁者一樣,確實有一套指導他們處理國內與外交事務的信念。
他們相信強而有力的中央政府有許多美德,瞧不起民主制度的弱點。他們相信他們龐大而紛亂的國家需要秩序與穩定才能追求財富。他們相信,民主制度的搖擺與混亂將會讓他們變得更窮,導致國家毀滅,而在俄國的例子中,已然如此。他們相信在國內的強勢統治對他們的國家是必要的,如果他們想要國家強大,受到世界的尊敬,並擁有保衛與促進國家利益的能力。
因此,中國與俄國的領導階層不只是獨裁者而已。他們確實相信獨裁制度。提供秩序、提供經濟成長、造成國家團結、並且領導國家走上國際上呼風喚雨、廣受尊敬、擁有權勢的地位,他們相信他們正在服務其人民。就目前看起來,他們所統治的人民,不論在中國或俄國,是否不同意這種看法,並不清楚。
雖然他們愈來愈有錢、影響力愈來愈大,然而二十一世紀的獨裁國家在世界上卻屬於少數。冷戰後的風景,從獨裁的北京與莫斯科看起來,與從民主的華府、倫敦、柏林與布魯賽爾看起來,非常不同。
1990年代,美國所領導的自由世界,在海地與巴拿馬推翻了獨裁政府,並且跟塞爾維亞的米洛塞維奇進行了兩次的戰爭。國際上的非政府組織,受到西方政府的資助,在中歐、東歐、與中亞,訓練了反對黨,支持民主改革。在公元兩千年,受到國際金援的反對勢力,終於扳倒了米洛塞維奇。同一年裏,他被送到海牙,五年後,他死於獄中。
從2003到2005年,西方民主國家與眾多非政府組織,提供給親西方與親民主的政黨與政治人物,財務與組織上的幫忙,讓他們可以在喬治亞、吉爾吉斯、烏克蘭與黎巴嫩推翻獨裁者。
歐洲人與美國人在這些革命裏看到了人類註定要走上自由民主的政治演化的自然發展。北京與莫斯科的領導人所看到的,卻是政治地理學上,西方金援、受到CIA所鼓勵的政變,將會進一步有益於美國與其歐洲盟友的霸權。
在烏克蘭與喬治亞所發生的革命,進一步毒化了俄國與西方的關係,並且說服克里姆林宮,要完成其外交政策上的大轉彎。
普廷害怕,烏克蘭與喬治亞的例子,將會在俄國內部重覆。這兩個例子也說服了他,使他在2006年開始控制、限制、並在某些例子裏關閉了一些國際非政府組織的活動。他的耽憂也許是很荒謬,或甚至很笨的,但並不是錯置的。在後冷戰時期,勝利的自由主義,努力想擴展其勝利,建立起一個國際的原則,就是「國際社會」有權利介入主權國家的事務,假如該國罔顧、壓抑其人民的權利的話。
國際非政府組織干涉了他國內政:歐洲安全暨合作組織(The Organization for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 OSCE)監督各種選舉,還加以評分;國際法的專家談論著如何修改國際法,好將新穎的觀念如「保護的責任」與「自動放棄主權」納入其中。在理論上,這些新發明適用於每個國家。實際上,它們主要提供自由國家干涉不自由國家的權利。
這已經變成國際系統中最主要的分岐點。長達三個世紀,在條文裏反對干涉他國內政的國際法,一直傾向於保護獨裁政府。現在自由世界正處於移除這些保護的過程之中,而同時,獨裁者匆忙想保護國家主權不容侵犯的原則。
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對於中國與俄國而言,是比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更加使他們困擾的轉捩點。兩國都反對北約組織的介入,不僅只是因為中國的大使館被美國軍機擊中,俄國遙遠的斯拉夫小表弟塞爾維亞,正在遭受北約的攻擊。
俄國當時威脅要在聯合國安理會裏,否決任何軍事行動時,北約組織乾脆不顧聯合國,自行授權採取行動,如此一來取消了俄國在國際間少數可以發揮影響力的工具。多年以後,普廷仍然堅持西方國家應該「忘掉其對國際法的蔑視」,並且不應試圖「以北約組織或歐盟來取代聯合國」。
就法律的層面而言,俄國人與中國人都有堅強的基礎。同時,權威人物如亨利‧季辛吉則警告,「國家主權觀念的突然廢棄」將會造成一個沒有國際法律秩序的世界。當然,美國對這些聲音都不怎麼注意--它在其國家的歷史中,已經干涉並且推翻了主權國家的政府,約有十幾次之多。但即使是後現代的歐洲,也把法律上的禮節放在一邊,假如它認為如此一來可以保護更高道德的利益的話。
------------------------------------------------------------------------
國際法與自由道德之間的衝突,是自由民主國家尚未有辦法巧妙處理的問題。就像中國官員在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時所問,也在後來繼續問的:「美國政府有什麼權利‧‧‧這麼張狂地干涉中國內政?」
對啊,究竟是什麼權利?只有自由的信念才允許這樣的權利:相信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都有政府不可侵犯、不可分割的權利;而政府的權力與其正當性的來源,乃是來自被統治者的同意;政府並且有義務保護他們的公民之生命、自由與財產的權利。
對於所有共享這種自由信念的人,外交政策、甚至可以保護這種原則的戰爭,如科索沃,都可以是正確的,即使國際法說它們是錯的。但對於中國人、俄國人與其他沒有這種世界觀的人,美國與其民主同盟,成功把他們的觀點強加在他人的身上,不是因為他們是對的,而是因為他們權力太大,所以可以這樣做。對於非自由主義者而言,國際的自由秩序不是一種進步,而是壓迫。
這已經不只是理論上的爭議,或者國際法的禮儀問題。它所牽涉的是政府的基本正當性問題,對於獨裁者而言,這是攸關生死的大事。中國的統治者尚未忘記的是,如果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自由民主國家可以得其所欲的話,他們可能會丟官、被關甚至更糟。
美國與歐洲的決策者常常說他們想要俄國與中國融入國際自由秩序中,但對這種說法,不意外的是,俄國與中國領導人都不怎麼買賬。獨裁者可能進入國際自由秩序,而不臣服於自由主義的力量嗎?
害怕其答案,獨裁國家往後退卻,並且有些成果。他們不但不接受國家主權減少、國際法對獨裁者保護降低的新原則,俄國與中國還正在努力推動自己的國際秩序:強調國家主權的重要性,並且保護獨裁國家免於外國干涉。
俄國與中國需要把這個世界變成一個對獨裁者來說更加安全的地方。當然,他們正在成功當中。他們也許不再積極外銷其意識形態,可是他們卻可以並且提供獨裁者另一個安身的管道,假如自由民主國家對這些國家的政府懷有敵意的話。
中國人提供非洲與亞洲的獨裁者,無所禁忌的援助,削弱了「國際社會」對這些政府施加的改革壓力--而實質上通常意謂著政權的改朝換代--如緬甸與辛巴威。俄國的「主權民主」模式,在中亞的獨裁者之間亦極有吸引力。
事實上,一種全球的競爭已經在進行。根據俄國的外交部長的說法,「許多年來首度,在不同的價值系統與發展模示中,一個真正充滿競爭的環境正在理念的市場上成形了」。而從俄國的觀點看來,好消息就是「西方正在失去全球化過程的專斷權」。
這種競爭並不太是冷戰的重播。但值得思考的是,如果烏克蘭與喬治亞的民主運動失敗,或者被強力鎮壓,而這兩個國家變成親俄國的獨裁國家的話,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歐洲會變成什麼樣子。值得考慮的是,如果中國使用武力,瀸滅了台灣的民主系統,並且扶植一個對它友善的獨裁政府,對於東亞會有什麼效果。
也許不會導致戰爭,但國際間在民主與獨裁政府之間的競爭,在未來有可能會繼續升高。未來的國際新秩序將會由那些擁有力量與集體意志的團體來塑造。問題在於,世界的自由民主國家是否會再度迎向這個挑戰。
上述內容摘自羅伯特‧卡崗所著《歷史重返、夢想終結》(The Return of History and the End of Dreams),將於週四由大西洋書屋(Atlantic Books)出版。
Posted by rosaceae at 22:49
│China Watch
留言
James Mann:THE CHINA CHALLENGE: A Shining Model of Wealth Without Liberty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07/05/18/AR2007051801640.html
James Mann去年已經警告了
國際影響力正取代美國的中國,正在給一些專制國家樹立榜樣。
Posted by AW at 2008年04月29日 23:24
謝謝AW大提供資料。已經拜讀,James Mann說得很有道理。
Posted by rosaceae at 2008年04月30日 00:23
雖然對於中俄兩的獨裁政權的提防是重要的。但也沒必要美化西方國家,實際上西方國家,尤其美國,在戰後也是暗中扶持許多親西方的獨裁政權、造成人權迫害、而西方國家因而獲得區域利益與勢力。上次看一篇衛報的報導,批判圖博之所以在西方受到這麼大的關注,是因為圖博的人權問題是中國所造成的,那些因為過去西方的殖民歷史或是現在仍有西方勢力介入的人權困境,相較之下卻只有少數媒體關注。
我沒有要為中國脫罪,只是我覺得這篇評論太偏西方,沒有反省到西方在其他地區所造成的傷害。某種程度也是一種雙重標準。但是我也不贊成上面講的那篇衛報評論的結論,大意是說西方管管自己造成的問題吧,leave China alone. 我覺得也是一種荒謬。
Posted by chung at 2008年04月30日 05:02
不過我的私心倒是希望這類的呼聲更多一些。因為也許這樣,西方就會給台灣多一點「關愛的眼神」。住在一個惡鄰居旁邊,台灣真的需要更多有力的朋友啊!
Posted by chung at 2008年04月30日 05:05
Chung大大,
這篇衛報的文章,能不能給我連結?
衛報就是羅伯特卡崗在此文裏指出「民主大國為了小事與道德高點彼此爭吵」的「道德高尚中間偏左」的報紙。當然,考慮到現在英國工黨與許多人都是每天必讀衛報的,也不得不考慮一下衛報的聲音。
我自己個人覺得,衛報的某些評論,礙於偏左的意識形態,尤其是在面對真正法西斯國家如中國的時候,悖離現實太遠。
當然,我這樣一概而論,可能是十分不公平的,我們還是把文章拿出來,實際的討論吧。
Posted by rosaceae at 2008年04月30日 16:11
謝謝懸鉤子大大翻譯出來的好文。
中國對於世界的想像與影響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隨著中國積極在世界舞台上扮演大國角色而日益受到關注。
雖然,在世界的歷史上,中國並非新鮮人,但談論有意義的國際政治影響,尤其是全球性的直接影響,則當然必須從當代中國對世界的影響來考察。
中國在當代國際社會中,究竟尋求的是什麼?或者,更重要的是,他代表或提供的,究竟是什麼樣的價值與模式?這些,遠遠無法從該國的文宣與政治宣示中去尋求,更多的質問,必須從其行動的內驅力去求解。
當我們關注中國全球範圍性的能源狩獵,其目的當然與需求與國際戰略有關。這也是看似與一國發展與生存的必然本能式反應。然而,紆衡其手段、目的與現實的交互作用,所產生的效應與型塑的模式,對於世界局勢的影響,反倒更有意義。
幾項推測,可以思索:
一、當前中國在國際間影響力的介入是一種有意識的民族主義式擴張?
在這個質問下,審視中國的行動,也許它當然不是單純的民族主義行動。畢竟中國宣稱已經站起來都過了半世紀。但其所憑恃的信心(底氣?)與所表信的自我肯定仍源自於一種民族式的優越感,而不是一種價值性的信念。因此,欠缺普遍性、普世性,卻呈現一種爭取他者(others)認同其地位,甚至優越地位的渴望。
二、中國對國際間的想像究竟是什麼?
平心而論,中國對於國際間的自我信心是存在的,但卻是不堅實與脆弱的。其自信心的這種矛盾現象,在於其欠缺內造價值的信仰。而這樣的信仰,能夠全球性、普世性的存在或「輸出」,中國是不具備的。在毛澤東時期,尚有所謂的「毛派理論」可以輸出。但現今中國強調的更多的是主權國家、國際強權在國際間的「權力」。權力(power)與權利(right)的對抗,實際上就是一種對於普世性價值的抵制。英、美、歐洲在擴張或現今的國際社會中,其都有或為天啟式或為普世價值傳播的一種特色與模式。然而,中國的天啟式缺乏「神聖性」的必然想像,而普世性的價值卻又顯得侷促與空洞。於是乎,流於形式主義式的「主權尊重」成為可能與必然的選擇。
三、中國在全球的行動對國際的影響。
既然如上所說,堅持「主權」不可侵犯,成為其選擇,當然必然與普世性的價值模式相互衝突與碰撞。但弔詭的是,中國並不排斥加入這相屬於普世性價值的機構:聯合國、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甚至國際刑事法庭等等。但對照其實際上的作為,卻顯得其參與只不過是權謀與另有目的。而所謂的另有目的,基本主軸則在於一種自認識國際強權與工具性思考該機構而參與的思維。而由於欠缺一種普世性的價值與國際其他價值競爭,於是,回到傳統國際法的形式原則(主權尊重)並昇華其為實質性內涵,成為其介入國際政治的利器。因為形式,無須就內造實質思索,工具性明確,所以簡便。而這種方式,又有利於其迴避負責任的價值實踐行動,因此可說是最佳的戰略工具。而對於被扶持對象,特別是獨裁政權,更是最容易接受的選項,因為這無關乎其薄弱的統治權合法基礎檢驗。
而這種模式,不論中國或俄國,都呈現出一種實際上是內政性而非外交性的考量,其目的都回諸於國內統治權基礎的穩固與加強。而弔詭的是,在國際上卻也成為其外交擴張,特別在與潛在競爭對手間,攻城掠地的最佳利器。
西方世界,對中國,特別是對中國政權有太多的幻想,而這種幻想,很大部分出於自身所處世界即等同於世界的幻覺。我要說的是,自由、民主、人權、平等等等普世價值是美好的理想,也是人類都該享有的價值。但這個「人人皆有」的普世性,是哲學式、與理性思維的「必然」,卻不是真實世界的「想當然爾」。「價值」始終是必須爭取與耕耘的。中國的政權,為了維護獨佔的權力與利益,是不會吝惜以任何形式、任何方法向「價值」進攻,卻有可能以任何方法迴避與這些價值的競爭。當一個國家把餵飽或衣食提供等經濟性的現實當作價值性的人權時,並以此自誇,西方就應該驚覺,價值還未確立與獲勝。而當這些政權下的人民居然也相信這種官方語調(而忘了這些原本吃不飽或飢饉的苦難跟這個政權的惡政息息相關),並以之對抗為其發聲的「外人」(把國際上關注者當作他者)時,這些價值實際上還需努力加強,並警惕在這區域的全面潰敗。
而西方文明世界,從天真的幻夢中醒覺了嗎?
Posted by 米那娃之梟 at 2008年04月30日 20:41
懸鉤子大大:
我提到的那篇報導連結如下:
http://www.guardian.co.uk/commentisfree/2008/apr/17/zimbabwe.tibet
我當初是在飛機上閱讀報紙,所以網路連結自己也找了一下。而且前述發言憑著自己閱讀的印象,希望不會差異太大。
Posted by chung at 2008年05月01日 04:24
Chung大大,
我看了,基本上是說美國跟英國在伊拉克的人權也很差,所以沒資格對中國指手劃腳。(這個論點聽起來十分耳熟,好似中國憤青們在經濟學人的留言版上也是這樣說的)。
而且西藏與辛巴威的問題,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西方不要介入。
您覺得呢?假如今天西方不施壓,中國政府會對西藏高抬貴手,把逮捕的藏人從獄中放出來?解決藏人在文化、經濟上不平等的問題?
Posted by rosaceae at 2008年05月07日 00:03
小梟,
本來西方沒有覺醒的,奧運火炬在全球接力,這樣一鬧,看來大家都嚇一跳。據說,四月中旬(?)歐洲的民調裏,世界和平最大的威脅,本來大家認為是美國的,現在變成中國。
我還看到美國人在南韓的英文部落格上寫,他真的很喜歡中國人,因為有了(在南韓街頭打人的)中國人,美國人現在形象變得很好了。
Posted by rosaceae at 2008年05月07日 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