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7日
巴聶特:英國剛剛出賣了圖博嗎?

The New York Times, Op-Ed Contributor, Published: November 24, 2008
Did Britain Just Sell Tibet?
By ROBERT BARNETT
英國剛剛出賣了圖博嗎?
這次的金融危機不只會增加失業率、破產率與失去住房的人民,也很有可能在我們往往意想不到的地方重塑國際關係。
西方國家在掙扎著處理振興經濟所需的大幅措施之時,他們愈來愈常轉向中國求助。例如上個月,英國首相高登布朗,要求中國捐錢給國際貨幣金基會,而北京可以得到的回饋就是增加其投票的比例。
現在有揣測是,此一安排的交換條件,就是英國必須改變對圖博的立場。圖博的流亡領袖上個週末呼籲他們的領袖達賴喇嘛,不要再派使者到北京去了--如此一來,為本來就進行不順利的會談畫下了休止符。
流亡人士的決定,就是在10月29日英國外交大臣大衛‧米利班的宣布之後作出的。英國在近一世紀承認圖博是個自治體後,改變了想法。米利班先生說英國決定承認圖博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他甚至道歉,說英國早該這麼做的。
至那天為止,英國人一直描述圖博是個自治區,而中國在該地有「特殊地位」。這個方案並不是支持圖博的獨立主張。但它意謂著英國視中國對圖博的控制,是受到一種條件的限制,這個限制過去被稱之為宗主權,有點類似於指導一個被保護國(protectorate)。在中國入侵圖博的1951年之前,英國是世界主要國家裏,唯一與圖博有官方條約的國家,所以除非它想要撕毀過去的協議,否則它不能對過去的立場反悔。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71年加入聯合國以來,英國的政治家們避免提到他們自己國家對圖博自治體的承認,以避免讓北京尷尬。但這並沒有讓此事實變得不重要。而它就是達賴喇嘛與北京三十年會談、沉默但不變的法律基礎,亦即博彌要求的是自治,而不是獨立--也是上週六在印度召開的流亡博彌大會所重新肯定的立場。
米利班先生描述英國的立場是歷史的錯植,而且說它只是殖民的遺產。沒錯,它確實是來自殖民歷史中一段不光榮的事件,亦即1903年揚哈斯本(Francis Younghusband)魯莽地入侵圖博所導致的。但英國在成為現代國家之前的時代裏,對圖博地位的描寫,比北京所聲稱、還有許多流亡人士所聲稱的,更加細致精確,也更接近大部份歷史學家的發現。
英國改變心意的結果,冒的是撕毀一份歷史紀錄的危險,這份紀錄就是世界秩序的框架,並且可能會提供解決中國與圖博紛爭的基礎。英國政府可能認為此一議題對於英國目前的國家利益沒有影響,所以沒有將之交付公共辯論。然而此決定肯定有更廣泛的衝擊力。例如,印度對其東北部份領土的主權聲明,都是根據英國與圖博所簽的上條約而建立的--1914年的西姆拉(Simla)會議所交換的文件,此會議中定義了印度與圖博的邊界--而英國似乎已經藉由米利班的一紙聲明就完全抛棄了。這對倫敦而言,也許看起來只是小事一樁,但就是為了那些文件,1962年印度與中國打了一仗,也在1987年發生小型的衝突。
上個月英國對中國的讓步,全部隱藏在一份公共聲明之中,聲明甚至還呼籲北京要給圖博更多自治,導致一些人指控英國政府偽善。而如果英國此舉乃錯誤計算的結果,那麼更令人憂心。該聲明是在達賴喇嘛的特使在北京第八輪繼續其長期的自治要求之會談前兩天所發布的,表面上是因為英國相信--或被告知--他們對北京讓步,就會使會談的氣氛更加放鬆,而鼓勵中國對達賴喇嘛讓步。
結果是完全相反的。在11月10日,中國方面對流亡領袖發表了譴責性的攻擊,說他的自治計畫,等同於種族清洗、變相獨立、與重新施行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而唯一中國會跟流亡人士談的事情,就是達賴喇嘛的個人地位,大致的意思是他未來可以在北京分配到哪一棟豪宅的問題。
中國的官方媒體興高采烈地將歐洲對圖博問題的讓步,歸功於金融危機。「當然這些歐洲國家在此點上集體改變調子不是因為受到良心的譴責,」11月7日,中國官營的《國際先驅導報》在社論裏這樣宣布。它又說,此次的金融危機「讓他們不得不考慮繼續『援助藏獨』、激怒中國的『代價問題』。畢竟,跟達賴比起來,把中國拉到歐洲的救生船上,比較重要緊急。」
英國的讓步,可能是美國在尼克森訪問中國決定中止對博彌游擊隊的支持之後,中國在圖博問題上的最重大成就。將中國包括進全球的決策過程之中,當然是值得歡迎的,然而西方國家不該重寫歷史,以獲得金融危機的資金援助。在各國趕著拯救生病的經濟之時,也許不只是銀行或者無法償還的房貸被便宜地出售了。
流亡人士的決定,就是在10月29日英國外交大臣大衛‧米利班的宣布之後作出的。英國在近一世紀承認圖博是個自治體後,改變了想法。米利班先生說英國決定承認圖博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他甚至道歉,說英國早該這麼做的。
至那天為止,英國人一直描述圖博是個自治區,而中國在該地有「特殊地位」。這個方案並不是支持圖博的獨立主張。但它意謂著英國視中國對圖博的控制,是受到一種條件的限制,這個限制過去被稱之為宗主權,有點類似於指導一個被保護國(protectorate)。在中國入侵圖博的1951年之前,英國是世界主要國家裏,唯一與圖博有官方條約的國家,所以除非它想要撕毀過去的協議,否則它不能對過去的立場反悔。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71年加入聯合國以來,英國的政治家們避免提到他們自己國家對圖博自治體的承認,以避免讓北京尷尬。但這並沒有讓此事實變得不重要。而它就是達賴喇嘛與北京三十年會談、沉默但不變的法律基礎,亦即博彌要求的是自治,而不是獨立--也是上週六在印度召開的流亡博彌大會所重新肯定的立場。
米利班先生描述英國的立場是歷史的錯植,而且說它只是殖民的遺產。沒錯,它確實是來自殖民歷史中一段不光榮的事件,亦即1903年揚哈斯本(Francis Younghusband)魯莽地入侵圖博所導致的。但英國在成為現代國家之前的時代裏,對圖博地位的描寫,比北京所聲稱、還有許多流亡人士所聲稱的,更加細致精確,也更接近大部份歷史學家的發現。
英國改變心意的結果,冒的是撕毀一份歷史紀錄的危險,這份紀錄就是世界秩序的框架,並且可能會提供解決中國與圖博紛爭的基礎。英國政府可能認為此一議題對於英國目前的國家利益沒有影響,所以沒有將之交付公共辯論。然而此決定肯定有更廣泛的衝擊力。例如,印度對其東北部份領土的主權聲明,都是根據英國與圖博所簽的上條約而建立的--1914年的西姆拉(Simla)會議所交換的文件,此會議中定義了印度與圖博的邊界--而英國似乎已經藉由米利班的一紙聲明就完全抛棄了。這對倫敦而言,也許看起來只是小事一樁,但就是為了那些文件,1962年印度與中國打了一仗,也在1987年發生小型的衝突。
上個月英國對中國的讓步,全部隱藏在一份公共聲明之中,聲明甚至還呼籲北京要給圖博更多自治,導致一些人指控英國政府偽善。而如果英國此舉乃錯誤計算的結果,那麼更令人憂心。該聲明是在達賴喇嘛的特使在北京第八輪繼續其長期的自治要求之會談前兩天所發布的,表面上是因為英國相信--或被告知--他們對北京讓步,就會使會談的氣氛更加放鬆,而鼓勵中國對達賴喇嘛讓步。
結果是完全相反的。在11月10日,中國方面對流亡領袖發表了譴責性的攻擊,說他的自治計畫,等同於種族清洗、變相獨立、與重新施行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而唯一中國會跟流亡人士談的事情,就是達賴喇嘛的個人地位,大致的意思是他未來可以在北京分配到哪一棟豪宅的問題。
中國的官方媒體興高采烈地將歐洲對圖博問題的讓步,歸功於金融危機。「當然這些歐洲國家在此點上集體改變調子不是因為受到良心的譴責,」11月7日,中國官營的《國際先驅導報》在社論裏這樣宣布。它又說,此次的金融危機「讓他們不得不考慮繼續『援助藏獨』、激怒中國的『代價問題』。畢竟,跟達賴比起來,把中國拉到歐洲的救生船上,比較重要緊急。」
英國的讓步,可能是美國在尼克森訪問中國決定中止對博彌游擊隊的支持之後,中國在圖博問題上的最重大成就。將中國包括進全球的決策過程之中,當然是值得歡迎的,然而西方國家不該重寫歷史,以獲得金融危機的資金援助。在各國趕著拯救生病的經濟之時,也許不只是銀行或者無法償還的房貸被便宜地出售了。
Posted by rosaceae at 20:47
│報導與評論
留言
悬钩子啦:
冒昧说一下,标题是不是改成“英国只是出卖了图博吗?”或者“英国出卖的只是图博吗?”更确切一点?
冒昧说一下,标题是不是改成“英国只是出卖了图博吗?”或者“英国出卖的只是图博吗?”更确切一点?
Posted by 扎仁博 at 2008年11月28日 08:28
回覆樓上大大,Just也有「方才」、「剛剛」的意思喔!而且從內文裡面來看,的確指的就是出賣圖博這件事情,好像沒有提到其他事呦!
看來懸鉤子大之前的判斷,與這一位評論人相差無幾。中國這種躍虎揚威貌,真的是看了很令人作噁。用各種手段要脅西方國家承認他們對圖博的主權、默許他們的暴行。
看來懸鉤子大之前的判斷,與這一位評論人相差無幾。中國這種躍虎揚威貌,真的是看了很令人作噁。用各種手段要脅西方國家承認他們對圖博的主權、默許他們的暴行。
Posted by chung at 2008年11月28日 18:26
扎仁博,
感謝。我非常歡迎對譯法的指正與糾錯。
爭點可能是,英國為了救經濟,出賣給中國的,除了圖博外,還有其他的(好處)嗎?
老實說,應該是沒有。就算是倫敦的奧運會場,中國出錢換得的可能是大學院校以中國為名。這個可以算是不只圖博的另外好處嗎?似乎不太像。所以,just在這裏,指時間點應是恰當。
Did Britain just sell Tibet? just形容的應該是sell的動詞。意思就是:「英國已經把圖博賣了嗎?」,可能可以與我原先翻譯的,「英國剛剛出賣圖博了嗎?」比較一番,看哪一個更好。
而您說的“英国出卖的只是图博吗?英文句子應為Did Britain sell just Tibet?可能更為合理。
chung大大,感謝抬愛。事實剛好相反,我會那樣判斷,就是因為本評論人羅比‧巴聶特這樣強力主張的關係。
《經濟學人》雜誌的判斷與羅比‧巴聶特相反,該雜誌認為,雖然米利班的聲明落落長,可是講了半天,並沒有承認中國對圖博擁有主權。
所以。。。。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英國國內現在沒有什麼討論。我們再拭目以待吧。
感謝。我非常歡迎對譯法的指正與糾錯。
爭點可能是,英國為了救經濟,出賣給中國的,除了圖博外,還有其他的(好處)嗎?
老實說,應該是沒有。就算是倫敦的奧運會場,中國出錢換得的可能是大學院校以中國為名。這個可以算是不只圖博的另外好處嗎?似乎不太像。所以,just在這裏,指時間點應是恰當。
Did Britain just sell Tibet? just形容的應該是sell的動詞。意思就是:「英國已經把圖博賣了嗎?」,可能可以與我原先翻譯的,「英國剛剛出賣圖博了嗎?」比較一番,看哪一個更好。
而您說的“英国出卖的只是图博吗?英文句子應為Did Britain sell just Tibet?可能更為合理。
chung大大,感謝抬愛。事實剛好相反,我會那樣判斷,就是因為本評論人羅比‧巴聶特這樣強力主張的關係。
《經濟學人》雜誌的判斷與羅比‧巴聶特相反,該雜誌認為,雖然米利班的聲明落落長,可是講了半天,並沒有承認中國對圖博擁有主權。
所以。。。。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英國國內現在沒有什麼討論。我們再拭目以待吧。
Posted by rosaceae
at 2008年11月28日 22:54

補上上述經濟學人雜誌的鏈結:
http://www.economist.com/world/asia/displaystory.cfm?story_id=12570571
然而另外一篇
Splitting splittists
http://www.economist.com/world/asia/displaystory.cfm?story_id=12641758
則是提到世界對於圖博的民族主義愈來愈沒有敬意,並舉英國此舉為例子。
然而歸根結底,假如圖博主張獨立,那麼世界會不會支持?老實說,最重要的事,是圖博人民的自決。只要圖博人民自己認為獨立是重要的,團結起來呼籲獨立,那麼世界就算是一開始不支持,也不一定會一直如此。
走多了,也會成路。
就像嘉央諾布舉的巴勒斯坦例子,多年來的巴勒斯坦獨立國家呼聲,後來受到西方主要國家的支持,包括英法美在內。
http://www.economist.com/world/asia/displaystory.cfm?story_id=12570571
然而另外一篇
Splitting splittists
http://www.economist.com/world/asia/displaystory.cfm?story_id=12641758
則是提到世界對於圖博的民族主義愈來愈沒有敬意,並舉英國此舉為例子。
然而歸根結底,假如圖博主張獨立,那麼世界會不會支持?老實說,最重要的事,是圖博人民的自決。只要圖博人民自己認為獨立是重要的,團結起來呼籲獨立,那麼世界就算是一開始不支持,也不一定會一直如此。
走多了,也會成路。
就像嘉央諾布舉的巴勒斯坦例子,多年來的巴勒斯坦獨立國家呼聲,後來受到西方主要國家的支持,包括英法美在內。
Posted by 台灣懸鉤子 at 2008年11月28日 23:52
领教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从文中也可揣摩出其实英国出卖的不仅仅是图博,它还出卖了这背后相互牵连的的诸多关系,英国政府可能因此要在更长的时间里埋一个单。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从文中也可揣摩出其实英国出卖的不仅仅是图博,它还出卖了这背后相互牵连的的诸多关系,英国政府可能因此要在更长的时间里埋一个单。
Posted by 扎仁博 at 2008年11月29日 10:08
从这个意义上,英国出卖的确实不仅仅是中国。
当然,对于您技术上的译法的解释,我完全同意。
当然,对于您技术上的译法的解释,我完全同意。
Posted by 扎仁博 at 2008年11月29日 10:12
Dear 札仁博,
您這一說,我才恍然大悟。
是有這樣的可能呵。
我假如有機會的話,再想辦法進一步求證。
您這一說,我才恍然大悟。
是有這樣的可能呵。
我假如有機會的話,再想辦法進一步求證。
Posted by 台灣懸鉤子 at 2008年11月30日 01:32
悬钩子,注意明天(星期一),那个外交大臣将给一个图博男孩颁奖。图博男孩在联合国的一个征文比赛获第一名。耐人寻味的是,“出卖者”将为“被出卖者”做出友好举动,这一打一拉,可真的很外交啊。
Posted by Woeser at 2008年11月30日 11:23
唯色啦,
我找了半天,找不到這條新聞耶。妳的消息真靈通啊。
一般而言,大衛米利班是個好人,在今年三月底,圖博事起,他首先在英國國會譴責了中國的人權紀錄,並且要求中國善待圖博。
假如事情真如巴聶特所說,英國的輿論與美國的輿論可能都不會放過工黨政府的。我已經看到有某位美國的專家在說,乾脆把英國從聯合國安理會解職,位置給圖博算了。圖博的深具人類啟蒙的宗教與文化比英格蘭的貢獻更大。。。。而英國這邊也有嚴肅的刊物在說,此事應該在下議院裏正式提出來討論。。。。
巴聶特的文章很有影響力。此事還有後續,我再繼續觀察。
我找了半天,找不到這條新聞耶。妳的消息真靈通啊。
一般而言,大衛米利班是個好人,在今年三月底,圖博事起,他首先在英國國會譴責了中國的人權紀錄,並且要求中國善待圖博。
假如事情真如巴聶特所說,英國的輿論與美國的輿論可能都不會放過工黨政府的。我已經看到有某位美國的專家在說,乾脆把英國從聯合國安理會解職,位置給圖博算了。圖博的深具人類啟蒙的宗教與文化比英格蘭的貢獻更大。。。。而英國這邊也有嚴肅的刊物在說,此事應該在下議院裏正式提出來討論。。。。
巴聶特的文章很有影響力。此事還有後續,我再繼續觀察。
Posted by 台灣懸鉤子 at 2008年12月03日 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