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21日

【遮蔽的圖伯特】書評/雪梨科技大學蘇塞特‧庫克教授

懸鉤子:《遮蔽的圖伯特》的英文版在2008年甫出版時,在西方頗受好評,這是其中一篇書評,由澳洲雪梨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教授,蘇塞特‧庫克所撰寫。我翻譯出來以對本書再作不同觀點的觀照。



Review: Authenticating Tibet
Author: Susette Cooke
Source: The China Journal No. 60 (July 2008), pp. 243-245
Stable URL: http://wwww.jstor.org/stable/20648039

《遮蔽的圖伯特》書評
/評論人:雪梨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蘇塞特‧庫克(Susette Cooke)教授
/日期:2008年7月


2008年3月10日,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發生抗議事件,很快地散播到中國其他博巴居住的地區,這些事件又讓全世界再度想起了,還有一個「西藏問題」尚未解決。這一本書的出版不但恭逢其時,更以淺顯易懂語言寫成,不但能幫助我們了解該「問題」在哪裏,也讓我們明白這個問題為什麼至今仍然尚未解決。


在2008年之前,西藏自治區上一次爆發大規模的抗議事件是1989年3月,其後不久,中國官方即發行了一本小冊子,稱之為《西藏百題問答》,由「北京周報」出版社以英文刊行,並透過中國大使館向全世界各國推廣流通。《西藏百題問答》目的在向西方觀眾推銷 所謂「西藏的真相」,其內容五花八門,不只包括歷史,還有一些經過當局精挑細選後片面呈現的當代現象,最後以拉薩所發生的暴動作為結尾。《遮蔽的圖伯特》英文版,乃是以2002年法文版的《圖伯特是中國嗎?》(Le Tibet est-il chinois? (2002))為基礎,又請原書的十五位作者針對自己的回答再作更新與修訂,保留了中共的《西藏百題問答》原來問與答的形式,先將中國政府的答案作一個摘要,再由西方藏學家們循序對每個題目提出自己的評估與看法。原書的十五位作者在寫作之初,並不知道這本書出版時,就會發生另一波的大規模抗議。這樣一個巧合,使得這本本來就對中博局勢極有見地的著作,更具備了急迫感與臨場感,因為2008年3-4月在圖伯特所發生的事件,就是試煉中共版的「西藏真相」的試驗場,也是驗證藏學家對當前局勢之分析是否正確無誤的一個機會。


唐納德‧洛佩茲條理分明、頭頭是道的前言,開宗明義為讀者提供了一個不容或缺的背景說明,也就是「西藏問題」本身就隱含的大哉問,也就是博巴在一九五○年是否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所解放?從此他們擺脫了封建農奴制嗎?是否興高采烈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洛佩茲認為1989年版的《西藏百題問答》乃是宣傳之作,正因為如此,該書帶有強烈的「導正視聽」、「影響輿論」目的,而要達到此一目的,它就必須選擇性地敘述問題,並隱藏某些面向與事實。相較之下,《遮蔽的圖伯特》卻是學術之作,想依據學者們對資料的解讀與研究,努力作出客觀中立的評估。藏學家們所追求的,是像「一幅攝影作品一樣,精確地對所有現象加以紀錄」,以了解中共與流亡政府各執一詞、錯綜複雜、針鋒相對的種種詮釋之後所隱含的真相。


本書十五位作者(羅伯‧巴聶特、安瑪莉‧布隆鐸、卡提亞‧畢菲特里耶、安娜‧莎耶、提耶里‧多登、安竹‧費雪、珍內特‧嘉措、阿米‧海勒、卡爾梅桑丹、倍爾‧克維納,費南德‧邁爾、強巴邦隆、茨仁夏加、艾略特‧史伯嶺以及海爾格‧尤巴克)術業各有專攻,他們的觀點以及見解,乃是經由一步一腳印地勤懇考察研究得來,可以作為平衡中國國家話語權與欽定觀點的制衡砝碼。


《西藏百題問答》的中共官方作者群,選出了他們心目中,中國與博巴關係中最要緊的一些議題,這些就佔了本書的九個篇章。若讀者想要瞭解歷史上的圖伯特,與它在一九五○年之後的方方面面的狀況,各種相關的必要資訊散見於全書──這些資訊也是中國政府、西方對中國的圖伯特政策有異議的人,看法最為南轅北轍,評估起來最為天差地遠的一部分。其中最重要的,當屬於歷史、自治權利、宗教與經濟發展等四個章節。它們對於我們了解當前圖伯特的紛擾與動盪最為相關,也最不可或缺。


七位藏學家(分別是尤巴克、史伯嶺、莎耶、茨仁夏加、布隆鐸、卡爾梅桑丹與強巴邦隆)聯合執筆的「歷史事實」一章,對於我們了解所謂歷史性的「西藏問題」特別有幫助,特別是這些史實錯綜複雜,各種說法又往往彼此衝突矛盾。二十世紀中國從帝國搖身一變成為現代國家,這個過程使中國知識分子在意識形態上有了很大的轉變,而這個轉變對於圖伯特有至深且鉅的影響;另外,中國在一九五○年「和平解放」以後對於圖伯特的政策究竟如何;這些重要的議題,特別由史伯嶺提出了目光如炬、深具洞見的評析。


在「自治權利」一章之中,中國對目前圖伯特之地理行政系統的安排提出了違反歷史事實的解釋(也是中博爭議的熱點),把中國形容為自古以來即為多民族所組成的國家,由漢族當老大哥,並由五十五個「少數民族」,包括博巴在內,作「小老弟」。提耶里‧多登為讀者補充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少數民族自治政策背後,所隱含的歷史與意識形態因素,並且解釋中國所謂的「自治權利」具有重大缺失,致始博巴根本完全無法實踐所謂的「自治權利」──這個缺失就是中共決策的結構乃是由上至下,地方政府必須完全服從中央所任命的黨委書記之命令,使得地方自治只是紙上談兵。


極有份量的「經濟發展」一章,負責撰寫評論的安竹‧費雪並未遵守一貫的一問一答方式,而是把數個議題結合在一起加以分析。他對圖伯特經濟的分析得到極高的好評,因為他對圖伯特過去的經濟體系提出了前所未見的新看法,另外還對博巴在目前中國的經濟發展政策之下為什麼感到不滿,提出了整體的評估。在眾多的議題之中,他對流亡人士聲稱圖伯特可以為中國帶來經濟上的好處作出了解析,認為這個說法並不完全正確;他還解釋了中國國家經濟發展策略長期以來並未改變,它如何以中央為核心,由上至下發展經濟,而其策略與目標對博巴所產生的影響又如何,費雪也提出清楚的說明。


對讀者來說,布朗鐸女士所寫的「宗教信仰」一章,可以幫助大家權衡中國的宗教政策在圖伯特地區所帶來的影響──鑑於宗教信仰就是圖伯特文明的核心,也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布朗鐸女士所提出的看法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中國認為它的政策已保護宗教自由,非常成功;然而2008年的各種抗議活動,常由僧人與阿尼所領導,並由圖伯特社會裏各式各樣的人響應參與,這些現象告訴我們實情並非如此。布朗鐸的討論顯示了國家政策與信仰宗教的人(不論僧俗)究竟是在哪些地方產生了衝突:例如國家在藏傳佛教的寺院裡建立了控制的機構;國家對宗教信仰上強加意識形態的限制,更想限制宗教信仰的功能;中國官方對藏傳佛教的描述,還常常出現種種扭曲與曲解。這一章難能可貴的是,它指出中國對藏傳佛教的政策還有它實際的作法,恰恰與中國政府所描述光偉正背道而馳。然而,假如這一章還能夠論及過去十年裏,中國國家對宗教信仰所套上的各種緊箍咒就會更好了:例如中國在1998年成立了中央級的宗教事務局,2004年通過《宗教事務條例》,2006年《西藏自治區實施〈宗教事務條例〉辦法》通過實施,以及2007年頒布《藏傳佛教活佛轉世管理辦法》等等。


除了這些主要的章節,本書還包括圖伯特與中國從公元七世紀到2007年的比較年表、參考書目、兩張地圖。


所謂的「西藏問題」仍然是一個高度緊張的議題,「不只影響到政治與文化,也攸關許多人的人生以及寶貴的生命」(洛佩茲,第ix頁)。這個議題乃是國際上深受矚目的焦點之一,讀者若想尋找一條能夠直指問題核心的蹊徑,這本書應能夠提供許多有用資訊,並深具教育性。2008年3月10日拉薩發生非比尋常的事件,接下來,圖伯特高原的抗議活動蜂起,提供了讀者一個最重要最迫切的時事背景,應可以用來評量本書中,中國為捍衛自己治藏政策所提出來的種種說法,以及歐美藏學家對中國所提出說法的回應,究竟哪一方才是有道理的。


同じカテゴリー(報導與評論)の記事

Posted by rosaceae at 11:52│Comments(0)報導與評論
※このブログではブログの持ち主が承認した後、コメントが反映される設定です。
 
<ご注意>
書き込まれた内容は公開され、ブログの持ち主だけが削除できま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