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5月03日

過去與現在的奧運火焰

這一篇是國際先鋒論壇報的社論,作者Serge Schmemann是紐約時報記者,曾經在2001年得到普利茲獎,他的父親是從愛沙尼亞逃到法國的基督正教神父,因此從小在家中講俄語。在這一篇文章中,他回憶起1980年在莫斯科採訪奧運的一個場景,並指出當年的蘇聯,與今日的中共,都對外界都有極為類似的反應。

EDITORIAL OBSERVER
Olympic flames, then and now
By Serge Schmemann
Published: April 27, 2008

巴黎電/1980年莫斯科奧運比賽期間,有一天某位可憐的抗議者似乎試圖自焚時,我剛好人就在紅場上。我們到後來都不曉得他是誰,或到底發生什麼事,因為蘇聯當局有令人驚異的反應,而這些都被一個遊客以照像機拍了下來。

第一個畫面顯示的是高大的火焰,與驚嚇的遊客。接下來,就是一輛伏爾加轎車開進紅場,一個中年男子被塞進後車箱。但在這個畫面,以及接下來的畫面裏,群眾的注意力卻在另一個地方--因為每四個男子中就有一個,開始抓別人手上的相機,打開它讓影片曝光。

而我看到的照片是來自一個剛好位在一棵樹後面的遊客。我懷疑,他拍下來的照片,就是發生什麼事的唯一紀錄。大部份的遊客都只記得看到火焰,以及那些搶他們相機的惡徒。

那就是蘇聯當局決心不讓任何事情破壞了他們的偉大秀場,而做出來,讓我們都嚇一跳的舉動。

「 噢體育,你即和平」("O Sport, You Are Peace,")是一致出現在海報、紀念品與T恤上的標語,雖然賽事是在美國帶頭抵制蘇聯入侵阿富汗的陰影之中開始的。然而這一切似乎只讓克林姆林更加用力鎮壓任何一丁點異議與不和諧。

到了最後,1980的奧運達成的目的,就是顯示出一個獨裁國家的偏執與殘暴,而不是其組織運動比賽的能力有多好--至少對西方而言,事情就是如此。

現在,同樣地,我們正在瞭解中國的樣貌。就好像當年的許多俄國人都不認為其國家政策與奧運有任何關係,今日的許多中國人似乎真正相信「外國敵人」故意試圖摧毀他們的揚眉吐氣的機會,而且感到極為憤怒。

我懷疑,國際奧委會對於一個國家的人權紀錄會如何與主辦權連接在一起,並不是太瞭解。

當然,把超過二十八年前、像一個完全閉鎖的大軍營一樣的蘇聯,與今日富裕而發展的中國比較,是有其局限的。然而這一點,只突顯了這兩個不同的共黨政權居然會作出如此類似的反應。

西方也許視中國為二十一世紀的經濟與軍事強國,各國政治領袖與企業大亨都試圖從中沾光。然而中國的統治黨卻對他們交涉的開放社會的規則,相當無知;並且在每一個圖博、維吾爾異議份子、每一位人權運動人士、每一位西方批評家面前,極度缺乏安全感。

一個把異議份子胡佳囚禁,就為了他把奧運跟人權連在一起,罪名是「煽動顛覆政府」的國家,並不是一個有自信的國家。

中國共產黨的精英在秘密、懷疑、父權與高度官僚的文化中長大,他們只能假設西方的精英也跟他們一樣,他們只能假設,世界上針對達佛、西藏、與被迫害的異議份子的抗議,都是西方為了圖利自己的政治技倆。

因此,對火炬的攻擊,只能是「敵人」的作為。而敵人舉目皆是。

在4月17日,新華社發表了一篇有關於一個德國團體呼籲就西藏問題提出抗議的報導。這個,它說,「加強了一種印象,就是一齣隨著奧運火炬接力一起上演的傀儡秀,達賴集團在舞台上演出,而反華勢力在幕後操縱。這就是某些反中華勢力一直在玩的技倆,反對中國快速成長的手法。」(譯按)

像這樣的說法,只在西方促成了一種共同的觀念,就是抗議與抵制會使中國的觀點更加僵化,並且使它號召人民,來保護該黨。一派外交思考認為「安靜外交」,是比較有用的方法。當然,對於那些想與中國簽合約的政府與企業,這是比較有用的。但它是有效的嗎?

一位西方外交官小聲地暗示,釋放一個異議份子有助中國的形象,只會讓中國認為,人權只是公關的手段。

到最後,辯論著抗議示威,或安靜外交,哪一個是比較有效的方式,完全迷失其重點。沿著火炬道路的抗議活動,不是由德國智庫所袍製出來的陰謀,而是自由社會真正感到生氣的一個表現。也許那樣的表現無法說服中國人有關人權的價值,但他們也許可以理解到,懷疑別人都是別有陰謀的代價是很高的。


(譯按)這一條新聞,可見中文的評論:達賴集團和國際反華勢力的“雙簧”表演,英文的Double act, old trick behind Tibet chaos。懸鉤子:假如比較這兩篇文章,就會發現新華社的英文程度很好,罵人的字眼,共黨文宣要怎麼用英文表達,我可能搔破頭想不出來。可是新華社的英文應該是大師級的水準,可以確保外界都瞭解中國觀點,絕對不會誤會。


一個在香港大學教書的Rebecca MacKinnon寫了一篇「如何摧毀你的奧運形象:壓迫你的批評者」(”How to ruin your Olympic image: suppress your critics"),很值得北京奧會公關形象處參考。她指出,哪一個主辦奧運的城市與國家,沒有異見份子,批評的聲音?都有。只是我們都不記得。因為在西方,反對的意見,批評的聲音,都是尋常的現象,而媒體記者,不管本國還是外國,甚至也不會大篇幅報導。只有在一個國家把自己的異議份子,為了一點不同的看法(她指出,胡佳根本沒有呼籲抵制奧運,只是認為國際奧委會應該更用力敦促中國改善人權),就把他關進牢裏,這樣過份嚴峻的反應,才是讓西方媒體大寫特寫的原因。

還有,認為西方的人權「雜音」,就是「反華勢力」的陰謀,此說也完全不通。許多中國精英都很瞭解國際輿論就巴勒斯坦、伊拉克戰爭、關達那摩、阿布葛瑞監獄的討論,(甚至新華社也常常以嘲笑口吻大大取笑美國),這些討論裏,有哪一項不是以人權作為出發點?為什麼討論美帝以霸的時候,人權就是應該使用的標準,可是在自己身上時,全部變成「反華陰謀」?



同じカテゴリー(火炬風波)の記事
Beauty, Bullshit, and Horror
Beauty, Bullshit, and Horror(2008-05-08 21:12)

中國人充斥坎培拉
中國人充斥坎培拉(2008-04-26 19:05)

來看漫畫吧!
來看漫畫吧!(2008-04-25 22:38)


Posted by rosaceae at 23:53 │火炬風波
留言

>為什麼討論美帝以霸的時候,人權就是應該使用的標準,可是在自己身上時,全部變成「反華陰謀」?

那是一種對西方觀點極度不信任下的直覺反應 ( a need jurking reaction) 也一種極度恐慌下的反應
這醫學上應該有其名吧~ :)
Posted by 浮雲 at 2008年05月04日 00:34

咦 Rebecca MacKinnon不是就前CNN的駐中國記者
Posted by TW at 2008年05月04日 02:04

對耶,TW大好眼力。我剛去維基查了,才知道。現在她在香港大學教書。

浮雲大,
中國媒體鋪天蓋地全部都是把西方當成敵人。這應該是冷戰的遺產吧?我相信中國政府真的這樣認為,只是老百姓也跟著一起,可憐的是老百姓啊。

另外,想要外國(包括西方)肯定,又作出一些惡行,這種心理,真的需要心理分析!
Posted by rosaceae at 2008年05月06日 23:20